English

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2000-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伊本·赫勒敦 我有话说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体系之一。阿拉伯思想和哲学在世界思想发展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中国读者对古代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了解的很多,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了解的也不少,然而对阿拉伯思想和哲学在两者之间所产生的作用,知道的就不多了。

阿拉伯思想和哲学对中世纪欧洲思想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了古代希腊哲学;二是阿拉伯哲学家对欧洲思想产生的影响。

公元762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黑衣大食”)在巴格达定都后,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经济和贸易,同时积极汲取波斯、印度、埃及和拜占庭(东罗马)等邻国的先进科学和文化,促进了阿拉伯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阿拉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阿拉伯思想界也十分活跃,他们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许多著作,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与学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出现了法拉比(870-950年)、伊本·西拿(980-1037年)和伊本·路西德(1126-1198年)等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此同时,在欧洲基督教借助武力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一统天下,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世俗科学和文化被基督教神学浪潮所淹没,到了公元十二、十三世纪,欧洲人通过阿拉伯人了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普罗提诺等古代希腊哲学家的主要著作,这些著作对中世纪欧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阿拉伯思想文化是通过两个渠道传入欧洲的,一个是西班牙的托莱多地区,一个是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交界的地区,也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化,和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广泛接触和交流的地区。公元714年,阿拉伯人占领托莱多,1085年,西班牙人收复该地,在阿拉伯人长达350年的统治时期,托莱多成为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城中有许多大型图书馆,藏有数千部从阿拉伯东部地区传播过来的大型学术著作。西班牙人收复该地后,有三部分人同时生活在这里,和平共处。一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第二部分是基督教徒,第三部分是犹太教徒。当时在这一地区,阿拉伯语、西班牙方言、拉丁语和希伯来语同时使用,这就大大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学术翻译工作,大批的阿拉伯语学术著作被翻译成希伯来语或拉丁语,有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建筑等自然科学,也有文学、哲学等人文科学。当时阿、欧文化交流的第二个中心是西西里岛,它与托莱多一样,曾被阿拉伯人占领过,受到阿拉伯文化较深的影响,地理位置距离阿拉伯国家也较近,只有一海之隔,也有许多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从事阿拉伯文各类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只是在时间上比托莱多晚一些。

在哲学方面,翻译最多的要算伊本·西拿和伊本·路西德的著作。前者的《治愚书》、《论灵魂》、《医典》等,在12世纪先后被译成拉丁文,其中《医典》共5卷,是中世纪欧洲许多医科学院的主要教科书,长达五百年之久。他的《治愚书》共18卷,包括逻辑学、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四大部分。伊本·路西德著作的翻译,几乎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同时进行的。欧洲人对亚氏著作的理解,求助于伊本·路西德的注释。伊本·路西德对亚氏《物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著作的注释,和他自己的著作《哲学家矛盾的矛盾》及《哲学和宗教关系的论断》等,也都是在这个时期,或稍晚的时间内,译成拉丁文,传到欧洲的。

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始于13世纪,阿拉伯哲学家的这些著作传播到欧洲,动摇了当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经院哲学,促使欧洲思想从“黑暗时代”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伊本·西拿的神学思想和他对宇宙起源的解释,法拉比的“十大理智说”,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和“上帝直接创造了人”的学说,为欧洲一些学者所接受,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通过理智可以达到真理,理智具有自身范围的独立性”等观点。

在阿拉伯哲学家中,对中世纪欧洲思想影响最大、最具有积极与进步意义的是伊本·路西德,他的著作和思想传播到欧洲后,很快就出现了“路西德主义”(又译“阿威罗伊主义”)和一批“路西德主义”的信仰者,其核心是“双重真理论”,即一个是由实践、理智和逻辑论证得到的真理,一个是由“天启”和信仰得到的真理。当“哲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相矛盾时,伊本·路西德的观点十分明确和坦率,那就是相信哲学的论断,相信经过实践和思维探讨所取得的真理。毫无疑义,这一理论对当时人们摆脱精神的束缚,取得思想自由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直接批判了断言“信仰高于理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托马斯主义。“双重真理”运用到政治方面,就是国家与宗教分离,政教分开,不能合二为一。伊本·路西德的学说对欧洲思想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7世纪,当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许多院校,都讲授伊本·路西德的哲学著作和他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对欧洲近代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直接的明显影响。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在他的不朽著作《神曲》中,也称伊本·路西德是亚氏著作的“诠释者”,并为他在《神曲》中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表示对这位哲学家和他的思想的尊敬。

中世纪另一位阿拉伯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伊本·赫勒敦(1165-1240年),他的主要成就是改变了中世纪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方向,创立了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基本理论。在伊本·赫勒敦之前,无论是古代希腊哲学家,还是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他们研究的命题和争论的问题,基本是围绕宇宙的起源,造物主,第一推动力,天启与先知,主宰的全能与人的自由意志关系等神学与思辩范畴之内的问题,很少涉及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及规律等实际问题。伊本·赫勒敦对此很不满意。他认为:这些哲学家“研究的是天上神界,他们提出的学说和论点,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证实。我们应该研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对神界和理念的了解。”他主张研究社会,研究历史,研究人,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前因后果,而不是研究什么“自在”、“可在”、“溢出”和“理念”等空洞玄奥的神学命题。伊本·赫勒敦的主要著作是《历史纲要和殷鉴》,简称《史纲》或《殷鉴》。全书共7卷,分三个部分:一、绪论和人类发展史;二、阿拉伯人历史;三、柏柏尔人历史和作者传记。其中最重要的是《绪论》,有400多页,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绪论包括:人类的起源,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原始生活阶段,游牧生活,农村生活,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国家的产生和政权建立的条件、等级制度,君臣关系,国家机器、军队;城邦的建设;社会生活和劳动分工;科学文化等等。他的主要社会哲学思想是“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经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治权力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关于历史哲学,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都有它必然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说历史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结果和原因是一致的,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因果关系,它也是一切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这是伊本·赫勒敦的基本史观。然而历史事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的简直是在重演,于是他坚信“历史发展周期的必然性”,认为“历史是周而复始的”,“一个国家经历了发展、壮大、成败和灭亡的阶段后,另一个国家在前一个国家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重复同样的阶段,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伊本·赫勒敦在《绪论》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分析使他成为世界思想界的先锋人物之一。著名学者罗伯特·福林在《历史哲学史》一书中说:“伊本·赫勒敦作为历史理论的奠基人是史无前例的,直到三百年后,才出现了维科(Vico,1668-1744年)。每一个读过《绪论》的人——只要他是忠诚和公正的——都不得不承认伊本·赫勒敦享有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创始人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伊本·赫勒敦的理论和观点是建立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而维科的理论和观点是建立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为背景的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也有人把伊本·赫勒敦与卢梭(1712-1778)和尼采(1844-1900)作比较研究,他们也发现后两人的许多观点是不及前者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